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形意拳 起落钻崩处·五行任纵横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形意拳,这一武术瑰宝,如同长空中的一道闪电,横空出世,震惊了世人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,那时,一位隐居在南山的隐士,通过潜心修炼,终于掌握了形意神功。这位隐士仙风道骨,身形飘忽不定,来无影去无踪,神秘莫测,令人叹为观止。时令姬隆风对这位隐士的武功深感惊奇,竟不惜三次亲自上山拜访,诚心诚意地拜其为师,学习形意拳技。从此,形意拳这一玄门绝技开始流传于世,逐渐为世人所知。在咸丰年间,形意拳又出现了一位异人——李老能。他的武功已经达到了修虚归无的境界,面对袭击时,他能够保持泰然自若,不惊不慌。他的刚崩强飞之功,更是令人惊魂未定,连悄悄袭击他的曾君都大惑不解,怀疑李老能是否身怀邪术。正因如此,李老能的神功在燕赵之地得以广泛传承。到了光绪时期,形意拳大师郭云深更是将这一武术推向了新的高峰。他的武功已经达到了炼神还虚的境界,拳技出神入化,无人能敌。他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,威震九州,使得形意拳在华夏大地上名声大噪。民国之初,形意宗师朱国福又将形意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他的武功同样达到了修虚归无的境界,并且还将中西拳法融为一体,神功盖世。在而立之年,他凭借穿心崩拳击败了裴氏,扬我国威;到了中年,他又以绝世武功力搏天下,荣获南京国考第一;即便年逾古稀,他的金钟罩体仍然令人叹为观止,其间空劈龙之举更是摄人心魄。数百年来,形意门内高手如云,英雄辈出,叱咤风云者比比皆是。形意神功不仅拳技出类拔萃,更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思想。它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,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道法。形意拳的修炼分为三层道理: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。通过炼形技来挈精气神,达到易骨易筋洗髓的效果。同时,形意拳还强调内修大法,即混沌一气内外修,追求空洞自然、凝神静气的境界,以达到化虚还原的目的。形意神功的威力之所以如此惊人,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注重拳技的修炼,更注重道功的修炼。它要求修炼者在内修外修的同时,追求道之自然无为的境界。这种修炼方式不仅使得形意拳的拳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,更使得修炼者的神灵意敏、气势宏浩,神力无量。善知识者皆知,若论拳技,形意拳当为搏击中制敌之技艺。它的功夫以身手矫健、力大势沉而著称。而若论神功,则意在神出意动、气应力随。形意拳的搏击技术极为破击,讲究“寸劲克尺劲、旋力克直力”,这种制敌技艺绝妙无比,符合力学原理,举世无双。形意拳的走架也极富科学性和规范性。它要求手与脚合、肩与胯合、肘与膝合,动作尚须顶扣圆敏、抱垂曲挺。身形则尽显裹扑钻翻、抱夹拧踩之姿。这种形姿规矩、仿生自然的走架方式,不仅使得形意拳的拳姿优美大方,更使得其在实际搏击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。此外,形意拳还强调贴身战术的运用。在搏击过程中,形意拳手会紧贴对手的身体,利用短距离内的发力优势来制敌。这种战术的运用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灵敏度,而形意拳手正是通过长期的修炼和实战经验的积累,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。当李老能遭遇袭击时,他正是凭借这种自然无为的境界,自为以作,遭遇摔打却不仆倒,反而能腾空而起,飘然落地。这种惊人的表现,正是形意神功修虚归无、虚中含气的体现。在虚无一气中,气中寓神,神出意动,意动则气冲,冲气以力,展现出崩力与弹力的完美结合。圣者的神灵之力,迅猛无比,这正是神与力共生共灭、神生力发、神息力止的绝佳诠释。在形意拳中,神力被分为欲神与元神两种。欲神有为,其神力有限;而元神无为,其神力则无量。朱国福通过修真,功至修虚归无,他的神灵之力疾速且无界,因此能在刹那之间完成间空劈龙这样的惊世之举。形意拳的修炼,既注重炼形以术,也强调修真以神。无论是劲力还是神力,都源于气,肇始于神,并贯穿于精、气、神、虚、无这五个层次。对于精、气、神以及虚、无的具体含义,人们常常感到困惑不解。在形意专著中,虽然对这些概念有所论述,但往往偏重于脏象血气说,而忽视了天机神气说;注重血脉经络,却忽略了道功气脉;刻意强调生理性,而未能展现活泼的功理性。因此,这些论述难免偏颇,有失真谛,让矢志于形意拳的人深感如隔靴搔痒,难以拨开心中的疑云。为了深入探究形意拳的真谛,我们必须追根溯源,求索大道。古人有诗云: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只有登高才能望远,洞悉察微。形意拳的源头,可以追溯到道的本质。老子曾说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”老子将道比喻为物,而物即是道,道即是物。老子的道,总揽乾坤,横贯有无,顺透生灭,体符自然,融主形神,超越时空。形意拳之道,自然不能逾越这天地大道。那么,道的真谛何在?老子解释说: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,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,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,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”老子将物喻为道,物的真谛在于活力不殆,动静相兼。在恍惚之中,物蕴含着动,动则有象;在窈冥之中,物归于静,静则有精。动静之间,物则象,物则精。老子所悟的精,玄妙无穷,它既是静的,又是动的,冥冥之中,精之不安,精亦骚动,动以闪烁,闪之以荧,荧之则信。管子曾说:“精也者,气之精也,一气能变曰精。”这句话一语道破了精与气的关系:精即是气,气即是精。精的灵动,负载着象与信,而象与信,也都是气的表现。气可以变为精,精也能变为气。精与气,虽然形态各异,但实则是同类,只是名称不同而已。精与气,如云水相肇,相互化生,相因互果。精化则气生,气聚则精凝。精气之道,“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,变化有常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